中华历史

  • 如何看待中国的复兴

    中国的走向,历来是世界关注的话题。已故的法兰西院士阿兰·佩雷菲特先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写了一本题为《当中国醒来的时候,世界会颤抖》的书,这本书成为当时的畅销书。佩雷菲特先生是我的一个朋友,我很敬佩他的学识和敏感的洞察力,但对他那本畅销书的题...[更多]

    评论(0)

    | 2006-10-10

    分享到:
  • 许嘉璐: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

    ——许嘉璐副委员长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讲演 人类历史上有四大古文明:两河流域文明,埃及文明,印度文明,中华文明。其他文明都曾经中断过,唯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,这说明中华文化在延续力上有自己的优势。 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带有普世性的成分。同时,中华传...[更多]

    评论(0)

    | 2006-10-10

    分享到:
  • 先秦礼学与中国哲学的发生

    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观念。它脱胎于原始宗教禁忌,又是对宗教禁忌的包容性超越。它既包容了“敬鬼神”的神灵崇拜,又涵盖了规范人类群体、个体之间交往原则的人文性内容。先秦时期,诸子百家争鸣的一个核心议题,就是有关礼的存废以及礼的本质、礼的功能等。无...[更多]

    评论(0)

    | 2006-10-10

    分享到:
  • 从沙丘遗诏看秦始皇的社会建设思想

    近读一位学者关于秦代历史的札记,其中论及秦代(指秦始皇时代)没有“提出一个理想来”,所有的诏书“没有一个说建国的目的在哪里”,因而得出秦代是一个“没有社会基础支持”的帝国的结论。这样的观点虽有汉初的“过秦”论作支持,但对于秦始皇来说却是一...[更多]

    评论(0)

    | 2006-10-10

    分享到:
  • 中国的民族主义:一个巨大而空洞的符号

    一旦民族主义失去了其内在的精神灵魂,就会成为盲目排外,妄自尊大或自以为是的代名词,蜕变为粗鄙不堪的反西方主义。本世纪处的义和团就是反西方主义的一次可 笑表演。 反对霸权主义自然必要,但没有必要连西方的现代文明也一并拒绝,从而丧失民族主义自身...[更多]

    评论(0)

    | 2006-10-10

    分享到:
  • 科举与国学:在纠葛中共存

    学者们认为,科举与国学是辩证关系,既相互促进又相互阻碍 任继愈1916年生,山东平原人。193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,此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。1985年任国家图书馆馆长,现为国图名誉馆长。著有《汉唐佛教思想论集》、《中国哲学史论》等。 陈明1962生,湖...[更多]

    评论(0)

    | 2006-10-10

    分享到:
  • 治道之辨:孟子与柏拉图

    治国之道,是古今中外的政治哲学家普遍关注的一个基本问题。许多思想论争都因这个问题而引起;无数的经典著述都围绕着这个问题而展开。但是,如果要追根溯源,无论如何都躲不开两个重要人物:东方的孟子与西方的柏拉图。因为,他们两人分别阐述的治道观,构成...[更多]

    评论(0)

    | 2006-10-10

    分享到:
<< < 17 18 19 20 21 22 >> 22175

历史人物

更多>>

  • 乐逊

    中国国学网...

  • 和熹邓皇后

    和熹邓皇后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• 明宗

    历史 (1329.1-1329.8)在位,在位8月明宗,名和世,元武宗长子。...

  • 商纣

    商纣王(商纣)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,姓子名辛,一名受,古音受,纣...

  • 李白

    李白 (701762年),汉族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四川江油人,唐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