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或

时间: 2007-03-08 15:03    来源:         点击:
荀或(公元162—212年),字文若,东汉颍川郡颍阴(今河南许昌)人,出身于本郡望族。祖父荀淑,父亲荀绲、叔父荀爽均担任过地方官,在当时颇有名望。荀或后来投奔曹操,为他用兵筹划,建功立业,成为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。

审时度势投靠明主

荀或出身于名门望族,祖父荀淑曾任朗陵县令,父亲荀绲曾做过济南相。叔父荀爽后来官至司空,在“荀家八龙”中才学最高。在这样的环境中,荀或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。他少年时代就出类拔萃,在同龄人中特别突出。他年龄虽小,但已是学富五车,才高八斗,加上他品行端正,深得乡邻赞誉。南阳何颥善于识别人才,一见荀或,连声称奇,说他不同凡响,将来必定能成为王佐之才。

公元189年,荀或被推举为孝廉,送至京城洛阳,经过考试,成绩优秀,又被授予守宫令之职,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。不久,董卓兵变,荀或见洛阳日益混乱,便要求赴外地为地方官,于是朝廷任命荀或为亢父(今山东济宁市南)县令。董卓作乱以后,荀或知道天下即将大乱,担心自己和亲属的安全,便弃官返回故乡194年,曹操二次东下,征伐徐州牧陶谦,让荀或屯驻甄城,把后方留守的重任都托付给了他。正当曹操一路攻城掠地,乘胜追击之时,后方兖州的张邈、陈宫等人却暗中迎接吕布,发动叛乱。

陈留(今河南开封市东南)太守张邈当初和曹操关系十分融洽,曾全力支持曹操讨伐董卓,曹操实际上曾是张邈的部将。后来曹操出任兖州牧,地位在张邈之上,令他有些不快,他更怕终有一天自己会被曹操所杀。所以,他听从部属陈宫的建议,乘曹操东征,内部空虚之机发动反叛,迎吕布为兖州牧。张邈和陈宫两人在兖州已有十多年,在陈留和东郡势力雄厚,而曹操初任兖州牧,立足未稳。所以,当陈宫和张邈起兵反叛,“郡县皆应”。只有鄄城(今属山东)以及东郡的两个属县范县(今属河南)和东阿(今山东阳谷东北)三座城池在曹操手中。当时鄄城留守士兵很少,文武将官有很多都和张邈通谋,形势十分严峻。

当时吕布占领兖州,粮饷奇缺。张邈派刘翊欺诳苟或说,吕布是来协助曹操攻打陶谦的,要他尽快供应粮饷。荀或识破了张邈的诡计,他处变不惊,沉着冷静。严令部队坚守城防,作好战斗准备。并一面派人将张邈反叛的消息火速报告曹操,另一方面将东郡大将夏侯悼调回鄄城。在夏侯悼率部返回鄄城的当晚,荀或果断地将城内数十名通敌的将吏处死,安定了军心和民心。这时,豫州(今安徽亳州市)刺史郭贡率数万军队来到鄄城城下,要求荀或出城相见,荀或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应邀前往。夏侯悼等人力劝道:“你肩负着全城的重任,孤身前往郭贡营中,如赴虎穴,凶多吉少,千万不能冒险行事。”荀或对他们说:“郭贡和张邈等人,以前的关系就不密切,现在刚到不久,即使有什么阴谋,也不可能很快商定。我们应尽快趁他们还在犹豫不定的时候前去对他讲明利害得失,既使他不愿和我们合作,至少也要争取颍川。他劝家乡的父老乡亲应该迅速离开,以躲避战乱。但乡邻难舍故土,不愿背井离乡,四处流落。此时,同郡人冀州(今河北临漳县)牧韩馥,因仰慕荀或而派人前来接荀或及众乡亲到冀州。由寸颍川乡亲仍不愿前往,荀或便耐心动员本宗族的人迁往冀州。后来董卓派部将李催领兵出关,所过之处虏掠烧杀,荀或的众乡邻很多被杀掠,他们这才后悔当初没有听从苟或的劝告。
数据统计中!!


注: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,均为原作者的观点,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,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。

历史人物

更多>>

  • 和熹邓皇后

    和熹邓皇后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• 明宗

    历史 (1329.1-1329.8)在位,在位8月明宗,名和世,元武宗长子。...

  • 商纣

    商纣王(商纣)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,姓子名辛,一名受,古音受,纣...

  • 李白

    李白 (701762年),汉族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四川江油人,唐代...

  • (一) 舜帝,姓姚,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“重华”,号有虞氏,故称...